形态描述
特征记述 雄性 头顶角不突出,端部钝尖,呈长三角形,背面中央具深的棱形纵沟,顶角不及触角基节宽,且不与额顶角相接触。复眼椭圆形,极为突出。前胸背板平坦,前缘微内凹,后缘圆凸,侧隆线不明显,侧棱很圆滑。前胸背板侧面前缘中部微内凹,下缘几乎成l斜的直线,前下角钝角形,后下角圆形。前足腿节腹面外缘具2或3刺,中足腿节腹面外缘具5刺,后足腿节腹面内外缘均具4刺,各足腿节膝叶均不具刺。前复翅较宽,长宽比不超过4∶1,R脉具5个平行的分支,没有许多横脉与M脉相连。雄性第10腹节背板非常发达,约是前l节的2-3倍,后缘中部明显内凹,两端向后突出。尾须基部粗壮,在中部骤然变细,在端部形成针矛状,端部内侧形成明显的棱。肛上板不明显,小。下生殖板短宽,在近基部平斜上翘,裂口深达基部,两侧叶较宽,适中向外侧延伸,仅在端部形成宽钝圆形。
雌性 除腹端外,与雄性相同。雌虫产卵器短而宽,上带有细密的小齿。尾须基部粗壮,在近端部急剧变尖,呈锥状。下生殖板三角形,端部钝圆。 体色绿色。复眼棕色,触角色淡。
量度(mm) 体长:♂23.0,♀24.O;前胸背板:♂5.5,♀5.5;前复翅长:♂29.0,♀24.0;后足腿节长:♀17.3,♀18.5;产卵器长:5.0。
雌性 除腹端外,与雄性相同。雌虫产卵器短而宽,上带有细密的小齿。尾须基部粗壮,在近端部急剧变尖,呈锥状。下生殖板三角形,端部钝圆。 体色绿色。复眼棕色,触角色淡。
量度(mm) 体长:♂23.0,♀24.O;前胸背板:♂5.5,♀5.5;前复翅长:♂29.0,♀24.0;后足腿节长:♀17.3,♀18.5;产卵器长:5.0。
国内分布
分类讨论
讨论该种在身体大小、体型、前复翅脉序及体色等几方面与同属中国其他种没有很大区别,仅在雄性复翅摩擦发音器结构、雄性尾须端部及雄性下生殖板等方面区别很大。
标本信息
观察标本 1♂(正模),1♀(副模),浙江天日山,1957.Ⅵ.27,杨集昆采(ICAU),1♂,浙江天目山,1937.V.3,O.Piel采(IZCAS);1♂,浙江天目山,1936.V-12,采集人未知(IZCAS);lc?,浙江江山,仙霞岭,1984.VⅡ,刘、郑采(IZCAS);1♀,浙江天目山,350-1100 m,1963.V.5,金根桃采(MSIE);1♂,浙江天目山,350-1100 m,1963.V.6,金根桃采(MSIE)。